拾金不昧的成语故事源自古代的一个真实事件,主角是秀才何岳,他自号畏斋。这个故事描述了他的两次拾金不昧的经历,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。

拾金不昧的成语故事

有一次,何岳在夜晚走路时捡到了二百多两白银。他并没有将此事告诉家人,因为他担心家人会劝他留下这笔钱。相反,他选择在第二天早上携带着银子回到捡到钱的地方,希望能找到失主。在那里,他遇到了一位正在寻找失物的人。经过询问,何岳发现对方描述的银子的数量和封存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,于是毫不犹豫地将银子还给了失主。失主为了表示感谢,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,但何岳却拒绝了。他说: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,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,我连这些都不要,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?失主听后非常感激,拜谢后便离开了。

另一次,何岳在一位做官的人家中教书时,那位官吏因有事要去京城,将一个装有数百两金子的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。官吏说等他回来再来取。然而,过了数年,官吏一直没有回来,也没有音信。后来,何岳得知官吏的侄子因其他事情要到南方去,但并非来取箱子。尽管如此,何岳还是主动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给了官吏。

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,捡到钱归还,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;但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,这足以看出他远胜过常人。他的这种拾金不昧、诚实守信的精神,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赞誉和传颂,使得拾金不昧这个成语流传至今,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。

拾金不昧的意思

成语拾金不昧的意思是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,而是选择归还给失主。这个成语体现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风尚,是对个人诚实守信、正直无私品质的肯定。

在古代的故事中,何岳两次捡到贵重物品,都选择了归还给失主,展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。他不受金钱的 ** ,坚守诚信原则,为我们树立了榜样。

在现代社会,拾金不昧依然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品质。当我们面对他人遗失的物品时,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为私利所动,而是主动归还给失主。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我们的道德水准,也有助于营造一个诚信、和谐的社会环境。

因此,拾金不昧不仅是一种个人美德,更是一种社会责任。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诚信意识,将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。

成语出处:

拾金不昧这个成语出自清代吴炽昌的《客窗闲话义丐》。在这篇文章中,描述了一位义丐拾到金钱却不隐藏据为己有,而是主动归还给失主的故事。这个故事展示了义丐的高尚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,成为了拾金不昧这一成语的典型范例。这个成语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和沿用至今,用来形容那些诚实守信、不占他人便宜的人。同时,《歧路灯》这部清代小说中也有类似的描述,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。

《客窗闲话义丐》

原文:

秀才何岳,号畏斋。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,不敢与家人言之,恐劝令留金也。次早携至拾银处,见一人寻至,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,遂以还之。其人欲分数金为谢,畏斋曰:拾金而人不知,皆我物也,何利此数金乎?其人感谢而去。又尝教书于宦官家,宦官有事入京,寄一箱于畏斋,中有数百金,曰:俟他日来取。去数年,绝无音信,闻其侄以他事南来,非取箱也。因托以寄去。夫畏斋一穷秀才也,拾金而还,暂犹可勉;寄金数年,略不动心,此其过人也远矣 。

译文:

秀才何岳,自号畏斋,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,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,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。第二天早晨,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,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,便上前问他,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,于是把钱还给了他。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,何岳说: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,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,(我连这些都不要),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?那人拜谢而走。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,官吏有事要去京城,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,里面有金数百两,(官吏)说: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。,去了许多年,没有一点音信,(后来)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,但并非取箱子。(何岳)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。秀才何岳,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,捡到钱归还,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;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,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。